时间:2024-12-10 17:15
提及区域“强专科”,很多老百姓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“大三甲”的专科,一级、二级医院(下统称“中小医院”)的专科往往被忽略。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,中小医院的专科建设却面临诸多困境:资金不足难以周转,培养、引进人才困难,医疗水平提升缓慢,患者信任度低……
这些“绊脚石”导致中小医院陷入专科“不强”,医院影响力“弱小”;影响力“弱小”,医院专科更“难强”的恶性循环当中。中小医院的专科出路到底在何方?
对于任何一家医院而言,学科建设都是打造医院品牌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,中小医院也不例外。但由于陷入上述恶性循环当中,缺乏学科建设经验的中小医院,与“大三甲”医院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。
在《2023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》中,全国排名前五的医院,几乎全是综合实力强劲的“大三甲”,且都有国家重点学科、临床重点专科“傍身”;反观基层的中小医院,鲜少有在重点专科上有所建树的。
强者恒强,弱者恒弱。缺乏重点专科、特色专科的中小医院,就像没有招牌的店铺,即使医疗服务能力并不差,老百姓也不买账,医院只能陷入“越不强越没人来,越没人来越不强”的尴尬处境。
学科带头人是医院的“宝贝”,也是学科建设的“领头羊”。一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,不仅要自身医术高超,还要能带团队、建梯队,引领整个学科持续发展。
然而,受医院规模、平台建设、薪资待遇、职业发展前景等多重因素影响,中小医院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学科带头人,也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梯队,导致学科发展后继无人。即使费尽心思培养出了人才,也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,为他人做了“嫁衣”。
对于医院而言,医疗和科研就像人的两条腿,要想走得稳、走得远,缺一不可。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医院而言,由于资金、人才、设备、技术等条件限制,“两条腿”一长一短,走路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。
相较于“大三甲”而言,中小医院的临床诊疗水平本身就存在差距,再加上科研创新能力不足,难以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项目,更难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,医疗、科研难以相辅相成,学科建设自然无法取得长足进步。
尽管困难重重,但专科建设仍是中小医院寻求突破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,那么,中小医院该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专科建设之路?
面对“大三甲”医院的全方位“碾压”,中小医院如果继续走“大而全”的综合发展之路,无异于“以卵击石”。想要寻求突破,必须“避其锋芒”,差异化发展。
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患者的需求,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点专科建设当中,走“大专科、小综合”的发展之路,打造特色专科,形成品牌效应,才是中小医院的破局之道。
例如,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按照“强专科、大综合”的思路,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心血管专科,并借助深圳市人民医院的管理、技术和品牌优势,重点发展心血管专科,同时带动其他学科建设发展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,逐步将医院打造成为以心血管专科为特色,重点专科为龙头,多科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医院。
对于大多数中小医院而言,资金是学科建设的首要难题,除了依靠自身盈利积累资金,还可以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和社会办医力量,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。
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人民医院为例,作为县域的二级公立医院,想要创建三级医院,势必要加强学科建设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。但资金从哪来?医院在保持公益性的前提下,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医院学科建设,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新活力,使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。
此外,中小医院还可以与大型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,在合作中“借势发展”。不仅能获得三甲医院的技术、管理帮扶,还能节省学科建设投入的成本,实现医疗资源共享,促进学科共建。
人才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资源,对于中小医院而言,想要加强学科建设,不仅要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,更要注重内部人才培养,完善人才梯队建设。
一方面,中小医院可以通过提高薪资待遇、职业发展前景、平台建设能力等方式,增强医院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,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以及学科骨干,并给予充分的信任、重用,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平台支持,使其能够安心工作,引领学科建设与发展。
另一方面,中小医院也要“自力更生”,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和储备,完善人才梯队建设。通过师承、进修、培训、学术交流等途径,为青年医师提供学习、成长的机会,促进其提升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;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,鼓励青年医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,为学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“新鲜血液”。
绥宁县仁和医院,作为一所非营利性一级综合医院,曾面临技术落后、服务范围有限的困境。然而,通过精准定位与不懈努力,仁和医院成功打造了中医特色专科,实现了从“小医院”到“大专科”的华丽转身。
仁和医院将中医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,聚焦中医药预防治疗风湿骨病痹痛、脑中风(偏瘫)、中医骨伤和肿瘤病等领域。通过集中资源打造领军学科,医院形成了鲜明的专科特色。同时,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,先后有多位高学历、年富力强的医师到国内知名医院完成深造,并建立了完善的专业梯队。
在科研创新方面,仁和医院注重临床验证,不断优化诊疗方案。例如,“龙氏诊疗模式”在抢救康复中风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治愈和基本治愈率高达76.4%,复发率极低。此外,医院还积极引进中医微创针法等新技术,提高了诊疗效率和准确性。
通过多年的努力,仁和医院的中医特色专科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,吸引了大量患者前来就诊。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,中小医院只要找准方向、坚持不懈,同样能在专科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。
医疗、科研和教学是医院发展的“三驾马车”,对于中小医院而言,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,三者缺一不可。
首先,中小医院要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,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,通过加强内部管理、优化诊疗流程、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等措施,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,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。
其次,中小医院要重视科研工作,通过加大科研投入、搭建科研平台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、促进临床与科研结合等措施,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奖励,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,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撑。
最后,中小医院还要加强教学工作,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等措施,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,为医院发展储备人才力量,同时也能够提升医院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。
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中小医院想要谋求生存和发展,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,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专科之路。通过差异化发展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、医教研协同发展等措施,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尽管前路漫漫,但只要找对方向、坚持不懈,中小医院也能在专科建设的道路上绽放光彩,造福一方百姓!
文章来源:院长微课堂公众号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